2023年7月1日

【宜蘭教育系列專題3】讓美感從小扎根,讓文化成為生活,宜蘭以整座城市打造美學教室

 

【宜蘭教育系列專題3】讓美感從小扎根,讓文化成為生活,宜蘭以整座城市打造美學教室

近40年前,宜蘭羅東運動公園就融和自然與人工,具體而微地呈現宜蘭山川地理、風土民情,當時被譽為全國最美麗、最具特色、兼具運動與休閒的景觀公園,後來更成為全國大型公園的典範。時至今日,宜蘭縣府與居民仍堅持美感落實,文化傳承,並在教育現場確實執行。

Sky 幫你讀文章
文章語音朗讀・
07:49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美學教室-文化傳承-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公正國小在校園添加異國風情,提供孩子自主探索的多元場域。
 
929瀏覽數

宜蘭是個有山有海有農村也有漁港的縣市,由運動公園與傳藝中心開始,縣政府與民眾多年來一致堅持,公共建設要將地理環境、在地文化與美學設計一起考量,成為宜蘭的特色與傳統,而在教育現場,宜蘭縣教育處如何與各校合作,將美感文化浸潤到宜蘭孩子的DNA之中呢?

校園就是大教具,社區就是大校園

附近就有二座運動公園及傳藝中心的公正國小,孩子從小就習慣世界級的建築藝術,「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工程,學校是實現希望的場域」公正國小黃教維代理校長認為環境會改變人的行為,在校園內結合國際教育與雙語教育,打造國際化意象,教學大樓的4個樓層分別設計成亞洲、歐洲、非洲及美洲意象,電梯大門模擬成飛機登機口,搭電梯上下樓置身其中,就像「偽出國」的環遊世界。在課程上,從一年級就有武術與舞蹈課程,三年級以上都有藝術課,環境與課程雙管齊下,讓學生自然而然擁有美學的素養。

金岳國小透過泰雅舞蹈傳承先人的藝術與文化。金岳國小透過泰雅舞蹈傳承先人的藝術與文化。

舞出泰雅之美,舞出文化教育獨具的魅力

位於泰雅部落的金岳國小,十分重視在地文化傳承,邀請三位泰雅文化舞蹈老師教授孩子傳統舞蹈,「他們都是對文化傳承很有使命感的部落青年」金岳國小施麗霞校長說老師堅持每支舞蹈不僅要華麗的肢體或協調樂與舞,更要融合文化意涵,讓孩子學舞過程中提升體能與藝術的素養,也對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會。施校長希望金岳的孩子不要害怕冒險,透過學習文化的過程中,適才適性,找到認同及自我的價值,未來也能成為文化傳承及社區中堅的一份子。

順安國小將在地茶產業的意象,融入校園圖書館。順安國小將在地茶產業的意象,融入校園圖書館。

以「幸福童年,創意校園」,創造學校文化美學

曾因地處偏鄉差點廢校的順安國小,轉型後將校園與社區,與在地茶產業充份結合,申請了駐校藝術家,提升學校美感生活的氛圍;在縣府經費挹注下建造一座獨具特色的立體茶壺書櫃,依全校師生投票結果將圖書館命名為「悅茶閱快樂」,館內裝潢充份置入在地農村與茶園的特色。此外,影像美學也成為順安開發的獨特藝術教育課程,指導學生以影像為表現基底的創作與美學研究,透過鏡頭,融合學生自我的想像力與觀點,記錄家鄉與個人的生命影像,在製作過程中找到認同,將童年的生活文化以自身的視角留存下來。

東澳國小將在地文化的各種元素融入課程中。

找回自己,勇敢築夢,無懼勇敢的東澳孩子

東澳國小鄔誠民校長12年前接任校長後,陸續移除校園圍牆「讓學生每天上學可以從不同的角落進入,長出不同的眼睛,發現不同季節長出的花草與世界。」鄔校長鼓勵師生把心牆打掉,不困於制式的教學方式,將在地文化融入課程中,陸續打造了原住民家屋、穀倉,家屋不僅展示部落的生活方式,師生也在裏面烤飛魚、出借給社區居民使用,「我們不可能複製文化環境,但可以創生,把人找回來。」借用原住民的文化元素,傳授孩子生活、科學、文化等知識,例如南澳原住民的苧蔴編織文化,低年級學種苧蔴,中年級學構圖,高年級要煮線、編織披肩,「打開五官來學習、了解在地,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與社區做結合。」

大同國中在眾人齊力合作下,成為全國第一所原民實驗教育國中。大同國中在眾人齊力合作下,成為全國第一所原民實驗教育國中。

傳承文化資產的重要脈絡,成為Tayal Balay(真正的泰雅人)

大同國中是全國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國中,以「肯定原住民教育價值,找回原住民教育本質」為理念,期望學生傳承泰雅族文化,成為真正的泰雅族人。除了在校園中搭建了泰雅族的家屋、穀倉與遼望台,課程也經由教師、部落耆老、泰雅文化專家、學者及縣政府教育處團隊等多方努力下,歸納出課程模組,希望軟硬體搭配,讓學生習得自己的文化。大同國中胡文聰校長:「我期許學生成為愛土地、負責、合作、感恩的人。」因此近期的校慶園遊會,完全以在地材料設計,也拒絕拋棄式餐具,大量減少活動產生的垃圾,以行動表達對土地的尊重,實踐永續發展。

宜蘭從藝能特色、美感體驗、藝術薪傳、空間美學,開啟孩子美感體驗

透過多元藝術社團與在地文化特色資源的整合,提升學生美感的體驗,向大師學習及藝術傳薪,是宜蘭長年推動的藝術教育。如「歌仔戲原鄉」-員山鄉學校,包含同樂國小、大湖國小及員山國中等,對於歌仔戲、偶戲等傳統藝術指導與傳承不遺餘力,學校結合閩南語與在地特色故事,讓孩子認識傳統進而傳承,而同樂國小更以「同樂水 、枕山景、頭份戲、永和泉」四大人文地景特色,滋養孩子的學習底蘊,進而成為熱愛鄉土、關懷他人的小公民。而蘇澳鎮蘇澳國小運用在地多元文化的特色,融合美感教育,共同創作畢業陶板牆,不但讓師生情誼傳承,也同步提升審美、創意及表達力。冬山鄉柯林國小以在地環境為題材,將「森林」、「木的文化」、「自然生態」等元素融入多元課程,並加入學生藝術創作中,進而探索社區再創美感新價值,成為「生活藝術小達人」。大同鄉寒溪國小結合原鄉特色,深入引導學生接觸泰雅語及歌謠文化,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也充分感受泰雅歌謠的歌詞所要傳遞的文化意涵與精神。

美感並不一定需要高深的學問,透過老師的引導,宜蘭的學生從鄉土中找出在地文化的優雅,增加藝術涵養,也傳承先人的精神與生活智慧。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廣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