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農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農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2月17日

慘了!宜蘭久旱不雨抽河水灌溉 竟是鹹水害秧苗全枯黃

更新時間: 2020/02/17 16:49

才剛春耕插秧,宜蘭壯圍鄉壯六地區就有50多公頃的稻田秧苗全都轉為枯黃,追查後才發現,從宜蘭河抽上來的灌溉用水,竟是鹹水,農民盼中央能比照天然災害給予補助。林泊志攝
春耕不好害一年!宜蘭縣壯圍鄉壯六地區稻田一期作傳出災情,有50多公頃的稻田才剛插秧,不料秧苗近期卻轉乾黃,農民見狀傻眼,一查才發現,因近來宜蘭地區降水較往年少,抽來灌溉的宜蘭河水竟是鹹水,農民憂心才剛春耕,秧苗卻全毀,盼政府能比照天然災害給予補助。
「種稻數十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宜蘭稻米一年一穫,受害之一的稻農翁佳重無奈說,吃到鹹水的秧苗,葉子都已經枯黃,根系無法開展。他說以往壯六抽水站的抽水機可抽到淡水,今年卻都沒降雨,無法把河中的海水稀釋,降低鹽分,有人不知情抽河水灌溉,周邊的農田全都遭殃,「全都不能收成了!」「重新插秧也沒用,鹽分都在田裡。」也有農民說過去大多是在農曆六月份才會有此情形,鮮少在開春就出現類似情況。
 
壯圍鄉長沈清山說,當地約150公頃面積的農田,平時都靠宜蘭農田水利會的金同春圳灌溉,因是該灌溉系統最下游,時常出現水源不足情形,為了要解決用水不足問題,農民會從宜蘭河抽河水灌溉彌補。
 
沈清山說,因潮汐因素,海水沿著宜蘭河溯河而上,一路至宜蘭市延平里一帶,但因近期宜蘭地區都未有大規模降雨,以稀釋河水的含鹽量,導致河水鹽分過高,出現鹽化情形,而不知情的農民抽取宜蘭河水灌溉,使得才剛插下的秧苗全乾枯,周邊約有53公頃的農田,均出現類似情形。
 
宜蘭縣長林姿妙下午前往當地了解鹽害災損情形,盼中央體恤農民辛勞,比照天然災害,給予補助,減少農民損失。
 
宜蘭農田水利會管理組長游日發說,當地屬金同春圳灌溉系統,水源不足部分,已調度另條充館圳沿線三處抽水機加抽水源補足。因宜蘭地區近來久旱不雨,水源不足,包括三星地區的農田也已實施輪灌,而壯圍有農民抽取宜蘭河水灌溉,最後才發現抽上來的全是鹹水,造成秧苗枯黃。
 
他表示,秧苗並不易死亡,此次秧苗受損較輕微部分,可透過加淡水稀釋,避免惡化,至於受損較嚴重的,可能無法救回。游日發說,水利會會加強用水調節,讓農民暫時度過難關。
 
游日發提醒農民,往年宜蘭河水鹽化情形,多是出現在4至6月間,今年來的特別早,懷疑是因久旱不雨所造成,另外,抽水站設備農田水利會都涉有專人管理,盼農友使用前,盡量透過水利會,勿貿然抽取,以免造成他人損害。(林泊志/宜蘭報導)
宜蘭壯圍地區因灌溉水不足,抽取宜蘭河水彌補,但因河水鹽分過高,導致才剛插下的秧苗葉子陸續轉枯黃。林泊志攝
宜蘭壯圍地區因灌溉水不足,抽取宜蘭河水彌補,但因河水鹽分過高,導致才剛插下的秧苗葉子陸續轉枯黃。林泊志攝
農民種田數十年,首次遇到這種情況。林泊志攝
宜蘭河畔的壯六抽水站,屬宜蘭農田水利會管轄。當地灌溉水不足時,會派員抽取宜蘭河水彌補。林泊志攝
壯圍鄉長沈清山說,今年入冬後雨水少,海水沿宜蘭河溯河而上,沒有足夠的水量稀釋,降低水中鹽分。林泊志攝
宜蘭縣長林姿妙下午前往視察,了解災損情況,盼中央能體恤農民,給予補助,減少損失。林泊志攝
設在宜蘭河畔的壯六抽水站,是宜蘭農田水利會管轄,灌溉水不足時,會派員抽取宜蘭河水彌補。林泊志攝
宜蘭地區近來降水少,已有部分地區的農田灌溉採輪灌調節。林泊志攝
宜蘭縣壯圍鄉灌溉用水是採金同春圳灌溉系統,若水源不足,會再調用充館圳灌溉系統的水應急。林泊志攝
壯六地區稻田約150公頃。林泊志攝
宜蘭農田水利會管理組長游日發。林泊志攝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升級壹會員」閱覽,版

2019年12月12日

宜蘭農村再生計畫 8旬長輩歡喜畢業

宜蘭農村再生計畫 8旬長輩歡喜畢業
 
宜蘭縣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舉行畢業典禮,有十名超過八十歲的長者,他們身著學士服拍畢業照,是一生中難得的體驗。
(記者林敬倫攝)
宜蘭縣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舉行畢業典禮,有十名超過八十歲的長者,他們身著學士服拍畢業照,是一生中難得的體驗。 (記者林敬倫攝)

2019-12-12 05:30:00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縣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昨於縣府大廳舉行畢業典禮,由縣長林姿妙頒發畢業證書,近百名畢業學員,有十名超過八十歲的長者,他們身著學士服拍畢業照,是一生難得體驗。

人生首次 學員開心穿學士服拍照
縣政府推廣農村社區發展,以「農村再生,根留農村」為培訓目標,因應農村特色規畫不同的課程內容。學員需參加關懷班、進階班、核心班、再生班四階段課程,撰寫屬於各個農村社區的再生計畫,約四至五年才能完成課程。

10人超過80歲 年紀最大89歲
今年有大同鄉復興社區、礁溪鄉時潮社區及冬山鄉武淵社區等三個社區、一百二十八名學員畢業;昨天的培根社區畢業典禮,近百名學員一起穿學士服、拍畢業照,其中十名學員年逾八十歲,對許多人而言,是人生中首次穿上學士服。

大同鄉復興社區八十三歲李德成說,他原本是板模工,七十七歲退休後,到社區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學習種植青菜、農作物,課程非常有趣,很高興把所有的課程學完,順利畢業,這輩子只有孫女大學畢業時,借穿過學士服拍照,很開心這次輪到他畢業,真的為自己穿學士服。

八十九歲的武淵社區黃阿猜,是年紀最大的畢業生,她說,這是她人生首次穿上學士服拍照,是很難得的經驗,也為老年生活增添精彩的故事。

林姿妙說,農村因為培根計畫,可以變得很活潑、健康,祝福這群農村再生的「新血」順利畢業,希望未來成為農村社區的最佳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