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連結在地 關懷鄉土 世代傳承 宜蘭落實人本SDGs

 

連結在地 關懷鄉土 世代傳承 宜蘭落實人本SDGs

宜蘭最美的風景是人!宜蘭縣內匯聚超過45萬名鄉親,每年吸引9百萬人次造訪,更有許多新創家、移居者持續加入,共同發揮創意與熱血,在生活與工作中實踐SDGs,懷抱著人本的情懷,連結在地、關懷鄉土、世代傳承,對接2030永續發展目標,讓宜蘭的美好代代相傳!

Sky 幫你讀文章
文章語音朗讀・
06:03
宜蘭-南方澳-SDGs-頭城-礁溪(左) 彭仁鴻的「金魚厝邊」以地方資訊站串起家鄉的故事。(右)吳康綺返鄉從咖啡廳慢慢實踐宜蘭永續的美好。
 
5580瀏覽數

地方創生共好 用創意改變家鄉

彭仁鴻承租下老鎮長的故居,開始「金魚厝邊」的在地創生事業,舉辦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規劃宜蘭青年學院等,架構地方生活圈支持系統,推動社區永續發展,並且提供旅遊資訊服務,成為地方移居交流中心,期待將頭城打造成為包容世界的友善小鎮,激發豐富的地方創生想像力。

在國外工作、旅遊後吳康綺回到家鄉,拍紀錄片、訪談耆老、尋找歷史古蹟文物、帶領遊客悠遊頭城,聚焦在海洋教育、人文歷史與環境教育活動,在2022年承接海防哨所改建的川岩咖啡館後,只提供蔬食、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外帶杯、鼓勵員工到社區撿垃圾,未來還要打造藝文展覽區,激盪更多想法。

(左)壯圍十八島 林牧村、黃姿綺實踐共好共學。(右)番刈田游阿媽藝站 黃萱儀玩轉文化創意。

2014年黃姿綺與林牧村到壯圍活化閒置空間,之後創立稻米產銷平台「真食感受米食工作坊」,2016年移居壯圍,打造「壯圍十八島」實驗空間,推動在地共創。夫妻倆更接下「壯圍綠領人才培訓之三年計畫」,吸引返鄉與移居青年,開啟民宿、咖啡館、書店、文創小店,匯聚成為壯圍的觀光亮點。

黃萱儀2012年返回家鄉礁溪,修復阿嬤的老厝,讓年輕人有地方唱歌、玩音樂,緊接著活化廚房的大灶,開啟「「番刈田游阿媽藝站」,帶遊客走進農村、藝站,感受在地生活,還成立「游阿媽樂團」,用臺語歌創作和學生互動。團隊持續轉譯農村、在地歷史,未來將散播到各國農村,交流邁向永續的各種形式。

父母在蘇澳開了全宜蘭第一家販賣外籍商品的雜貨店,黃致鈞畢業後幫忙經營雜貨店,也參加攝影比賽,獲得許多國際大獎肯定。因為熱愛影像、熱愛家鄉,他選擇創業,用另一種模式讓大眾了解宜蘭、了解蘇澳,讓在地人重視影像的質感與美感,他更致力吸引外地的美感工作者回鄉,提升在地產業質感與競爭力。

(左)夜貓影像青年返鄉黃致鈞,用熱愛創造在地風華。(右)頭城青年返鄉用不同方式保存故鄉的美好。左起黃建圖、方俊欽、卓信元)

揪新生代拚永續 讓美好更長久

劇作家卓信元回到故鄉龜山島社區定居,與同學黃建圖一同經營「海波浪」,結合地方文化、採訪史實,以戲劇和行旅推動在地創生,並且每週三提供大溪國小學生衝浪、本土文化、生態、貝殼畫等社團課程,帶著孩子出海登龜山島,到後山進行生態教學,帶動新世代未來投入環境保護行列。

陳德育曾經在法國留學、工作,在五結開設Lab 748實驗廚房,把世界資訊帶入宜蘭,幫助在地餐飲從業人員與科班學生精進技藝。他更發揮巧思加值、推廣宜蘭在地農漁產品,與農漁民合作符合國際規範的產品,發展自有品牌進軍國際,發揮自身的法國經驗,化為讓世界看見宜蘭的行動力。

(左)Lab748實驗廚房讓糕餅師傅精進專業。(右)武耀玉光 林益弘延續在地武術傳藝。

為了完成師父「傳承武術文化」的心願,林益弘大二起每個周末都回家鄉礁溪無償指導,隔年成立社團「武耀玉光」,教導學生學習傳統和競技武術,陸續贏得道生盃、理事長盃等武術賽事獎項。未來計畫籌設「獅陣博物館」,展示不同獅團的物品,更邀約師兄弟返鄉指導學生,透過團體戰傳承武術文化。

岳明國小位在蘇澳鎮鄰近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旁,校長黃建榮善用在地優勢發展特色海洋課程,學生一年級學游泳,四年級學衝浪、五年級學浮潛、六年級學獨木舟。學校的主題課程還包括生活大師、山野教育、美麗家園等,將海洋與山野當作孩子學習生命的養分,累積與故鄉的情感鏈結。

(左)岳明國中小是全國唯一把帆船列入正式課程的學校。(右) 珊瑚法界博物館 賴元淵二代接力,保留當地文史不留白。

南方澳過去曾是紅珊瑚採集加工業的故鄉,賴榮興積極為後代保留珊瑚,成立南風澳文史工作室,投入田野調查,還將自家改建為「珊瑚法界博物館」。兒子賴元淵努力連結珊瑚產業與社區文化,讓民眾理解珊瑚對南方澳的意義,還到學校推廣,讓孩子從小接觸珊瑚工藝,漸進打造南方澳成為臺灣珊瑚設計工藝中心。

宜蘭人持續落實人本SDGs,跨世代、跨產業、跨學校、跨鄉鎮發生中,透過創生連結更多能量,在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背後,延續著連結在地、關懷鄉土、世代傳承的暖暖人情味!

(宜蘭縣文化局 廣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