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學習歷程審查 三重二不原則

 

學習歷程審查 三重二不原則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一一學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將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招聯會昨公布大學審查學習歷程「三重二不」原則,包括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勝過校外、在精不在多等;且大學看課程學習成果至多三件。

大學個人申請分為第一階段篩選和第二階段甄試,學測成績占比小於等於百分之五十,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包括書面資料審查、面試及小筆試等。一一一學年起,書審資料將從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製作。

新課綱上路一年多,外界不斷呼籲大學端公開審查標準,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表示,學習歷程有三個「重」,包括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及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

另有兩個「不」,第一「不是學系所列每個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第二「不是以量取勝,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戴念華指出,與其衝量,不如選一篇感動委員的資料。學生若只是堆積缺乏意義的資料,反而讓教授看不出重點和特色,無加分效果。

戴念華說,學習歷程上傳項目包括課程學習成果,明確規定由學生在高中課程中製作的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都是以校內課程為主。每生每年可上傳六件,學生最後從十八件中最多選擇三件給大學。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現行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即有書面資料審查,一一一學年起並沒有改變個人申請相關書審面試規則,也未改變個人申請總成績學測成績占比。新增的學習歷程,高中生仍可選擇像目前一樣,等到高三下學期,再用一兩個月用PDF做備審資料,只是會少了數位化與教師認證。

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長周弘偉表示,如果一系重視數理能力,系上會表示將參考數理成績、數理相關競賽、數理相關檢定,是因為覺得三個項目都有參考價值,但不等於三個都要傳。大學是採綜合的審查,不會因為少一項就扣十分。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詹魁元建議高中生自問「如果這活動不放在備審資料,你還想不想去?」如果還是想去,那才值得去。如果是為了放入學習歷程,恐怕會跟期待有落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