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最慘 還沒發大財 高雄每人負債近9萬
【劉懿慧╱台北報導】各縣市首長上任後,積極從事各項建設,以兌現競選承諾,不過,各縣市政府財務普遍不佳,甚至不少是債台高築,以今年6月的資料顯示,各縣市的債務總額除以人口數的平均市(縣)民債務負擔,高雄市每人負擔8.8萬元,為全台最高,其次是苗栗縣的6.9萬元及宜蘭縣的4.6萬元。各縣市發大財之前,應該要先減債,免得有天無米可炊。
根據財政部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地方政府債務,高雄市長債2416億元,短債47億元,合計2463億元,是全台負債最多的地方政府;其次為新北市1405億元及台中市1016億元。在非直轄市中,則以苗栗縣負債379億元最多,之後依序為彰化縣248億元,宜蘭縣及雲林縣210億元。
北市嘉義減債有成
若以債務除以人口數,最高的是高雄市,每人債務負擔8.8萬元,其次是苗栗縣的6.9萬元、宜蘭縣的4.6萬元,再來是台中市3.6萬、新北市3.5萬、台北市3.4萬元。
若以去年的債務與2011年比較,有13縣市債務下降、7個上升,其中增加最多者為新北市增591億元(增138.8%)、台中市增572億元(增126.4%)、高雄市增505億元(增26%),皆因推動各項重大建設。非直轄市則以雲林縣增加36億(增27.3%)最多,也是唯一增加十位數債務的縣市。
下降金額最多為台北市224億元(減11%),主因近年課稅收入、事業收入等超過預算,歲出執行也有結餘,並移作償還債務;減幅最大為嘉義市(減100%),主因財政收支連續賸餘,並逐年清償債務。
由於近年財政紀律受到重視,若將各地實際債務除以人口數,從今年初統計到6月底,高雄已從9萬逐步下滑至8.8萬,且是近3年來相對低點;其次苗栗縣6.9萬元及宜蘭縣4.6萬元,兩縣市因都有按時還債,因此每人負擔債務皆逐步降低。
若以去年的債務與2011年比較,有13縣市債務下降、7個上升,其中增加最多者為新北市增591億元(增138.8%)、台中市增572億元(增126.4%)、高雄市增505億元(增26%),皆因推動各項重大建設。非直轄市則以雲林縣增加36億(增27.3%)最多,也是唯一增加十位數債務的縣市。
下降金額最多為台北市224億元(減11%),主因近年課稅收入、事業收入等超過預算,歲出執行也有結餘,並移作償還債務;減幅最大為嘉義市(減100%),主因財政收支連續賸餘,並逐年清償債務。
由於近年財政紀律受到重視,若將各地實際債務除以人口數,從今年初統計到6月底,高雄已從9萬逐步下滑至8.8萬,且是近3年來相對低點;其次苗栗縣6.9萬元及宜蘭縣4.6萬元,兩縣市因都有按時還債,因此每人負擔債務皆逐步降低。
苗栗超過法定債限
由於各地方負債偏高,不少地方政府舉債已經到頂。據《公共債務法》規定,縣市所舉借的1年以上未償債務餘額(長債),不可佔各該政府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的比率50%;直轄市2018年債務比率上限分別為台北市2.49%、高雄市1.82%、新北市1%、台中市0.87%、台南市0.71%、桃園市0.76%。
從2018年決算數來看,直轄市中以台中市債務比率0.6%距離債限最接近,僅差0.27個百分點,舉債空間最小。單看台中市債務鐘,每人負債一路從2016年1月2.8萬,飆升到今年6月3.6萬元;且自去年11月九合一選舉時的3.7萬,創3年以來新高後,至今仍在3.6到3.9萬之間徘徊。
非直轄市債務比率超過法定上限者僅有苗栗縣的63%,宜蘭縣46.8%則是逼近債限邊緣,但2縣市皆已提出償債計劃,目前正依照計劃按時還債,債務正逐漸降低。
而縣市財政良窳與人民生活福祉息息相關,主要財政指標顯示,各縣市政府自有財源佔歲入比重普遍偏低,68%縣市比率低於70%,直轄市向來較高均在7成以上,其中雙北及桃園市逾8成。
近8年收支呈現賸餘縣市增多,台北市、台南市、苗栗縣、雲林縣、屏東縣、台東縣及澎湖縣等7縣市,總決算皆有從差短轉賸餘的態勢,但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則連年赤字。
從2018年決算數來看,直轄市中以台中市債務比率0.6%距離債限最接近,僅差0.27個百分點,舉債空間最小。單看台中市債務鐘,每人負債一路從2016年1月2.8萬,飆升到今年6月3.6萬元;且自去年11月九合一選舉時的3.7萬,創3年以來新高後,至今仍在3.6到3.9萬之間徘徊。
非直轄市債務比率超過法定上限者僅有苗栗縣的63%,宜蘭縣46.8%則是逼近債限邊緣,但2縣市皆已提出償債計劃,目前正依照計劃按時還債,債務正逐漸降低。
而縣市財政良窳與人民生活福祉息息相關,主要財政指標顯示,各縣市政府自有財源佔歲入比重普遍偏低,68%縣市比率低於70%,直轄市向來較高均在7成以上,其中雙北及桃園市逾8成。
近8年收支呈現賸餘縣市增多,台北市、台南市、苗栗縣、雲林縣、屏東縣、台東縣及澎湖縣等7縣市,總決算皆有從差短轉賸餘的態勢,但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則連年赤字。
雙北歲入規模最多
在地方收入部分,6都中2018年歲入規模以台北市1722億元最高,其次為新北市1529億元,台南市、桃園市各約8、900億元居末。
與2011年比較,以桃園市規模增加55.9%最多,主因2015年升格直轄市,以前年度歲入不含鄉鎮市,比較基數較低;其次為台中市增加30.4%,主因平均地權基金盈餘繳庫、汽燃費分配款、前瞻基礎建設補助款增加及土地稅、房屋稅等稅收成長。
歲出的部分,2018年以雙北最高,約1600至1700億元;桃園市受改制影響,歲出較2011年增471億元(增82.4%);台中市增344億元(增35.5%)。
與2011年比較,以桃園市規模增加55.9%最多,主因2015年升格直轄市,以前年度歲入不含鄉鎮市,比較基數較低;其次為台中市增加30.4%,主因平均地權基金盈餘繳庫、汽燃費分配款、前瞻基礎建設補助款增加及土地稅、房屋稅等稅收成長。
歲出的部分,2018年以雙北最高,約1600至1700億元;桃園市受改制影響,歲出較2011年增471億元(增82.4%);台中市增344億元(增3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