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宜蘭土地歷史共業 藍綠都有份
宜蘭土地不只是利益問題,更有高度的政治象徵。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擋下六輕在宜蘭設廠,他明白表示,像六輕這麼大規模的石化工業區,將對宜蘭帶來巨大汙染與傷害。陳定南為宜蘭擋下汙染,隨著雪隧通車後,帶來的卻是觀光飯店、高樓住宅入駐,帶動繁榮、地價,也帶起一股搶地潮。地方環團看著被扭曲的宜蘭天際線,忍不住感嘆,「擋下了石化台塑、擋不住建商財團」。
二○一四年,宜蘭縣府將宜蘭市運動公園附近的「變更宜蘭都市計畫細部計畫」第三種住宅區建物高度,從廿一公尺提高到五十公尺,國民黨即質疑宜蘭天際線不保,儘管宜縣府強調天際線已很嚴格,但宜蘭人口外流、高樓卻愈蓋愈高,「人愈少、樓愈高」,圖利財團的質疑聲浪仍然不減。
去年七月,高鐵延伸宜蘭案引發軒然大波,全案從原先顧問公司建議「宜蘭站」優先,交通部轉向四城站,炒地爭議再度四起。從原本傳聞「林姿妙主張縣政中心站、民進黨屬意宜蘭站」的藍綠之爭,延燒成民進黨派系內鬥。紛擾長達兩個多月,交通部最後找到新站,「皆不歡喜,但都不得罪」,程序仍備受質疑,卻才使風波漸息。
不過,一條高鐵也讓外界看見寸土寸金的宜蘭,建設背後盡是鈔票與選票。在爭議期間,短短兩個月,被點名的四城站地價攀升,田邊四處可見代表鑑價過的「紅圈」,一棟廿一戶的大樓瞬間銷售一空,縱使最後四城「出局」,墊高的地價已能滿足地主與仲介。
從高鐵案可見,無論四城案、宜蘭案、縣政中心案或羅東案,各有地主擁護,地主也同時是藍綠金主。數十年來,宜蘭三大地主大量購地,支持藍綠政治人物,政商互助,彼此牽線;尤其宜蘭有五分之一是平原,地小人稠,親戚糾葛其中,每逢重大建設投資進駐,仲介總被詢問,「區段徵收在哪塊?」
近五年,土地變更市地重畫案尤其多,早期公共設施保留地變更案卡得久,多數放在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一綁就是廿、卅年,隨著近年陸續解編,地主拿回一定的土地。前縣長陳金德開了解編之門,繼任的林姿妙隨後變更土地,相關案子都需經過層層都市計畫程序,也有一定的機制,各個關卡暗藏利益角力,選舉一到就成為政敵檢舉的「小辮子」。
這回林姿妙被連夜訊問,列為被告但無保請回,殺傷力之強,已可預見在年底大選前,都將成為藍綠攻防焦點。但宜蘭複雜的土地生態宛如「歷史共業」,並非一朝一夕所成,天際線的扭曲發展,源於地平線利益糾葛,政商檯面下的「默契」,藍綠都有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